第一卷 曾经热血 第1章 那时少年 (第1/2页)
引子
因为工作的关系,五年前我认识了在街道上当助残志愿者的达叔。
达叔本名石八达,很健谈,好像也很有文化,挂在嘴边的总是一句“人活一口气”。他说,在中国文化中,“人活一口气”这句话常常用来形容人的生存意志、精神动力或是尊严与骨气的重要性。它强调的是人在面对困境、挑战或压力时,依然能够坚持自我、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。“面对重重磨难,有人选择了随波逐流,有人却迎难而上,笑看人生,因为他们相信‘人活一口气’,只要这口气在,就总有实现梦想的那一天”。达叔认为“人活一口气”是对精神追求和尊严的坚持。它象征着在逆境中不放弃、不屈服的坚强意志。面对磨难,坚持不放弃,凸显了人生的精神价值。无论生活多么艰难,只要保持那份坚持和信念,就有可能找到出路,实现自我超越。面对挑战,要用“人活一口气”来激励自己,成为面对挑战的强大动力。
当时我以为达叔是在显摆自己的学问,后来听说他是个“草根”出身的“成功人士”,这才信了。
去年冬,身为杰出民营企业家的达叔因为热心捐助灾民,被评为了本市十大爱心人士之一,更是令我刮目相看。
达叔喜欢喝酒,喝了酒的达叔说话很“飞”。往往说着这件事情,忽然就“飞”到了另一件事情上,不了解他的人以为他是个“酒彪子”。
醉酒的时候,达叔喜欢围绕“人活一口气”这个话题讲他的往事。
尽管达叔把那些在我听来热血沸腾的往事讲得支离破碎,但我能把这些碎片还原成一个完整的故事。
愿各位能在这个故事里发现人生的宝贵,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。珍惜现在,珍惜未来,珍惜爱与被爱的温暖甜蜜。
第1章 那时少年
1982年,石八达、吴岳、马一立十七岁,同年出生的他们在同一所中学上高中,同住在一座被人称作“幸福里”的大杂院里。
幸福里坐落在老城区,以前是个大财主家的宅院。大院分前后两个院子。后院小,住着八户人家。前院大,南北东西各有两排平房,有十八户人家。石八达家在北边那排房子的中间位置,正对着吴岳家的房门。马一立家住在后院两个连在一起的厢房里,据说这两个厢房以前是住长工和仆人的地方,其中一个厢房有一处面积不小的厨房。
石八达有个哥哥,参加建设兵团,留在新疆了,几年也不回来一次。他爸爸以前是纺织厂的电工,后来辞职,在菜市场卖菜。
幸福里大院以前的名字叫“纺织总厂东方红西大院”,很拗口,院儿里住的几乎全是纺织厂的人。
吴岳的爸爸在纺织局当局长。吴岳出生那天,老吴在大门上方水泥匾上写了“幸福里”三个字。
石八达的爸爸喜欢巴结人,当场就给出生七个月的石八达取了个小名“小幸福”。
老吴受到奉承,自然高兴,拿“小幸福”当自己的儿子。有了好吃的,吴岳一份,石八达一份。
石八达爱看武侠书,崇拜那些身手不凡、纵横江湖的武林高手,每日苦练散手、摔跤,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那样的人物,吴岳的想法也是如此。
虽然石八达和吴岳都自称是“武林中人”,但他们从来不跟人动武,平生第一次打架是因为替马一立出气。
马一立他爸爸马大宝喜欢听相声,给他取这名字的意思是将来让他说相声,嘴皮子超过马泰斗。
马一立确实有这个实力,别的小孩一岁左右开始说话,他三个月就会叫爸妈。
稍大一点的时候,马大宝听收音机里马泰斗的相声,马一立听得比马大宝还入戏,“逗你玩”三个字甚至成了他一直保持到现在的口头禅。
后院儿有个“半彪子”,外号叫拉瓜包。据说他妈是逃荒来到这座城市的,那天饿极了,被他爹用一个拉瓜馅儿的包子逗引回家,就那么“成亲”了。
那天拉瓜包穿着他爷爷的一件满是补丁的长衫蹲在院门口晒太阳,马一立见了,说他像个喇嘛。
拉瓜包不知道喇嘛这词儿什么意思,从那以后只要一见马一立就喊“喇嘛”。
一来二去,喇嘛这个称呼就成了马一立的专属,以至于成年后几乎没人知道他的真名,以为他是个满族人,姓“喇”,是什么蝲蛄氏后人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