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一章 渊源 (第2/2页)
“如果我是那种没有能力,也心思不正的人,你肯定不会这样做。”
“我们之间,好像也不算了解吧?”
赵海清笑了笑,说道:“其实我对你还算比较了解。”
“我是农大毕业的,我的老师是刘善书教授,你应该认识。”
“我前些日子去市里办事,在老师家里吃了一顿饭,他跟我说起过你。”
听到赵海清是刘善书的学生,确实让张军很意外:“那我应该叫你一声师兄。”
张军虽然不是刘善书的学生,却也要叫一声伯伯,叫赵海清师兄,也说得过去。
赵海清说道:“张同志客气了。”
“如果我这个提议被领导通过了,你能不能答应把可以试验村放在县城边上?”
张军不置可否:“还是等见了领导以后再谈这个吧!”
龙井村已经不可能做试验村了。
张军现在的选择也只有放在县城周围,他没有马上答应的原因很简单,他要想办法在县里拿到更多的资源。
说白了就是要跟县里拿钱。
想要发展一个村,没有资金是不行的。
至于这次试验村的发现,张军也没打算给现在的农村找出路,而是打算给三四十年后的农村找出路。
接下来二十年,分田到户的模式,已经足够让农村暂时发展起来。
但在二三十年以后,这种发展模式就不行了。
后来全国各地搞合村并镇、新农村建设、宅基地改变等,其实都是国家在给农民找出路。
理想状态是,农民在家也能赚城里收入的三分之二左右。
在城里要租房对、吃饭什么都要花钱,在农村,这些开销能减少很多。
如果全国农民的收入,都能达到城里的三分之二,算下来,其实跟城里也差不多了。
至于以后要走什么样的路,其实完全没有头绪。
张军现在也不知道,只能一点点试。
但这个不能跟其他人说。
如果其他人知道,两三年之后,农村的问题就能基本解决目前的困境,谁还会支持他?
赵海清不知道张军的心思,还以为他有其他的顾虑:“那行吧!我还是想说,把实验存放在县城周围要比放在偏远地区,真的好太多了。”
张军说道:“现在秋收已经快完了,只要赶在春耕之前决定就行,还有这么长的时间,不用太着急。”
“麻烦师兄帮忙跟领导说一声,我们也可以尽快把这个事确定下来。”
“前期也有很多的准备工作要做,能尽快决定下来自然是更好的。”
赵海清自然明白这个道理:“行!那我尽快跟两位领导汇报,有了结果,第一时间通知你。”
张军忽然想起自己租房就快要下来:“过两天我可能要在县里租个房子,招待所肯定是找不到我,我把地址留给你。”
赵海清立刻找来纸笔:“行,那你留个地址。”
张军立刻写下一个地址:“那就辛苦师兄了。”
赵海清看了一下地址:“这都是我应该做的。”
把张军送出单位,赵海清并没有任何耽搁,立刻去汇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