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八章 顾廷烨的果决 (第2/2页)
顾廷烨熟读兵法,深知战机稍纵即逝的道理。
如今盛维运输的武器盔甲迟迟不到,而且武器盔甲提供给了河湟之地的吐蕃和羌族,也需要时间酝酿一下,时间非常紧迫。
顾廷烨清楚这样做很可能会产生的后果。
但是他跟在赵兴身边多年,了解赵兴的性格。
他觉得即便赵兴知道,也会支持他现在的决定。
“仲怀,这么做的后果你应该清楚,你这么做可要考虑清楚了。”王韶神情严肃道。
顾廷烨闻言笑道:“任何后果有我一人承担!”
要想从军中调集出一批武器盔甲,就绕不过王韶。
王韶乃是监军,大宋文领导武,可不单单是因为调兵之权由枢密院掌控,而枢密院使基本都是文官的原因。
更多的还是因为监军制度,在主将和监军意见相左的时候,监军是可以直接接管军队的。
调集武器盔甲,顾廷烨能够瞒住别人,却瞒不过王韶。
若是王韶不同意,他根本做不到。
而王韶刚刚说让他考虑清楚后果,其实已经表明了他不反对此事。
“那倒不用,你说的办法我也认可,若是出了什么事,我与你一同承担。”王韶摇头道。
顾廷烨说的办法,他其实也考虑过,却顾虑太多,无法下定决心。
但是顾廷烨的果决影响到了他,他才决定陪顾廷烨疯一次。
其实这就是文官和武将的区别。
文官并不是不通军事,历史上大宋几百年间,涌现出不少知兵的文臣。
其军事上的才能,未必比历史上一些名将差。
只不过这些人最终却都被留在了朝堂。
虽说一些文臣军事才能很高,但是比起武将来,文官有个很大的缺陷,那就是不够果断。
或者说因为他们精通政治,做任何决定的时候,考虑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胜负,还有自身在政治上的得失。
顾廷烨见王韶这么说,自然不会拒绝,和王韶仔细商议了一番,便开始准备了。
有了王韶的支持,调集武器盔甲异常顺利。
边军在武器盔甲上都有一定数量的储备。
这些是用于军中损耗更换用的。
不过武雄军只有一万两千五百人,储备的武器盔甲也就三千多套。
顾廷烨王韶一商量,干脆把之前换下来的一些老旧破损的都给加上了。
这些虽然老旧有的还有一些损坏,但是对于河湟之地的吐蕃和羌族来说,也是难得的好东西。
河湟之地的吐蕃和羌族技艺落后,加上铁矿等物资匮乏,武器装备非常差。
虽然之前都是盛维和吐蕃羌族各部交易,不过为了保障盛维的安全,顾廷烨也派了一些人扮作护卫随盛维入河湟。
盛长梧和盛维是父子,带人保护的差事自然落在了他的身上。
因此想要和河湟的吐蕃羌族交易,还得由盛长梧假借盛维的名义出面才行。
整个过程也异常的顺利,价钱早就谈好了,吐蕃和羌族收到武器盔甲,十分干脆的付了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