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二章 腰斩东市!(求月票) (第1/2页)
事情到了这个地步,房夫人也终于认清楚了娘家人的实际嘴脸。
然而还没等她说什么的时候,房玄龄先炸了庙。
老房这辈子从来没和老婆红了脸的人,面色涨红地在老婆面前,隔空给卢铉一家一顿臭骂。
房遗直和房遗爱在下面对视,心里的第一想法竟然是不屑。
还以为爹终于支棱起来了,结果万万没想到,他竟然还是不敢和娘说什么重话。
那句话怎么说来的?哦对,你咋不敢和我娘干一架呢?
老房骂也骂累了,端着茶杯悻悻地瞅了一眼两个儿子,哪还能不知道他们想什么?
他心里也嘀咕,娘的你们俩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王八蛋……
“阿耶,这件事,也是儿媳做的不对。”李漱率先表示承认错误。
有襄城公主和长乐公主两个大姐头珠玉在前,大唐这一辈的公主对待公婆都是极尽恭敬。
房玄龄唉了一声,摆摆手说道:“公主莫要如此说,若非如此,也不能让你阿娘看清楚他卢家的真面目。”
卢氏眉毛一竖,下意识就想反驳两句,但仔细一想她那侄子的操行,硬生生忍下了这口气。
她语气也和缓下来:“老爷,千错万错,都是妾身的错,妾身这就和卢铉他们一家断绝关系,敢算计到我房家来,胆子当真是不小!”
房玄龄抚须而笑,难得老婆和他这么温油啊。
没过多久,房府就和弘福寺联手传出消息。
与辩机法师一同进入房府的,还有玄奘法师;而祈福的时候也不是高阳公主单独在场,而是房遗爱、房遗直还有房夫人母子三人也都同时在场。
消息一出,谣言顿时不攻自破。
再结合之前《崔家家主在长安》的笑话,这则消息当即便没有人去关注了。
与此同时,造人黄谣的反噬也同时到来。
长安百姓茶余饭后,没事儿的时候谈论的便是那三则小笑话。
尤其是崔家家主兄弟聚麀一事,更是让人津津乐道。
麀,音同“悠”。
这个“聚麀”的说法,还是大家从杂志上学来的。
百姓们刚开始还不知道是啥意思,后来还是请教读书人才知道,所谓“聚麀”就是两头公鹿同时和一头母鹿发生关系。
到底是文化人,这骂人的方法就是层出不穷。
聚麀啊,当真是……雅!
立政殿当中,李世民手中拿着最新一期的杂志,绷了半天终于还是没绷住,坐在椅子上哈哈大笑。
“这笑话是谁编的?这嘴也太损了,‘崔家家主在长安’,这个说法,怕是要成为一则典故哦!”
“除了小象儿,还有谁有这等歪才?”李明达忍俊不禁地说道,虽说这个小笑话有点那个,但总归是挺令人捧腹的。
恰在此时,李象从外面走了进来。
“我说怎么刚一走到门口就打了两个喷嚏,原来是姑姑在背后骂我!”李象哼哼着说道。
李明达冲他吐吐舌头,表情调皮得很。
“为何打喷嚏会是有人在骂你?”李世民饶有兴趣地问道。
“正所谓‘一想二骂三叨咕’,所以可以得知,打了两个喷嚏是有人在骂我。”李象摊着手说道。
“你这小象,当真是惫懒。”李明达捉起扇子,轻轻扑打一下李象的肩膀:“姑姑我就骂你了,你待如何?”
李象:……
我还能如何?
“姑姑说的是。”李象垂头丧气地说道。
“哈哈哈哈,你们两个啊……”李世民摇头笑道:“怎么,伱今儿进宫,是有什么事儿?”
李象回答道:“倒是没什么,只是弘福寺和房家联合发表声明,辩机法师前往房府,是和玄奘法师一起的;而在房府做法事祈福时,房夫人和房遗爱、房遗直兄弟二人也是在场的。”
“玄奘法师当时也在房府?”李世民愕然地问道,这件事他还真不知道,李漱也一直没和他说。
“那是自然,玄奘法师平时在弘福寺当中回忆西域见闻,外人并不知晓他的去向。”李象笑着说道:“更何况这是高阳姑母和玄奘法师做的一个局,玄奘法师认为,山东士族竟然敢用他的弟子做局,妄图败坏佛门名声,当真是是可忍,孰不可忍。”
“朕倒是知道为何这玄奘法师能一路顺利辩经到天竺了。”李世民感慨地说道:“当真是嫉恶如仇啊!”
“谁说不是呢。”李象也是应和道:“另外,京兆府已经查明,这件事主要是清河崔氏的崔寔、太原王氏的王谦为主谋,计划出这一系列丧心病狂的计策;范阳卢氏的卢铉为从犯,负责邀请高阳姑母和姑丈参加宴会。”
“两个主谋,崔寔、王谦,策划奸谋,造谣生事,污蔑朕的爱女,以谋逆罪论处!”李世民冷哼一声:“两个主犯,腰斩东市,抄没家产;至于从犯卢铉,就贬至岭南吧。”
李象心下暗叹,还真是一饮一啄,自有定数。
在那个子虚乌有的高阳辩机案件当中,相传辩机就是被腰斩于东市。
现在这些造谣生事,意图毁掉高阳公主的世家公子,竟然巧合地遭受了这种刑罚。
不过就算李世民不说,李象也是要建议用这个的。
无他,恶趣味耳。
小象一直是以牙还牙,以血还血的汉子,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做以德报怨。
孤就是这样的汉子!就是这样的皇太孙!
“这卢铉……”李象皱起眉头:“惩罚是不是过轻了?”
“毕竟是玄龄的内侄,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,朕不是对卢铉网开一面,而是因为玄龄,朕才卖这么一个面子。”李世民伸手敲敲案几:“身为皇帝,凡事不能过多考虑自己痛快,也要兼顾身边人的感受。这样做出判罚,房夫人也会对玄龄更加愧疚,而经由此事,想必房夫人也会与范阳卢氏彻底断绝关系。”
“圣明无过阿翁!”李象心悦诚服地舔了一口。
有这样的老板,谁会不愿意为他卖命?
李象算是知道为什么在阿翁之前,君臣都推崇汉文帝;而到了阿翁之后,从臣子到皇帝,众口一词都在单推唐太宗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