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0章 茶路上的灯塔 (第2/2页)
归绥是归化和绥远两座城的合称,常被称之为“青城”,也就是现今的呼和浩特。
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有多处远古人类活动的遗迹。这里是胡服骑射的发生地,也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,是鲜卑拓跋的龙兴地,是旅蒙商家互市之地,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、碰撞、融合的前沿。
公元前306年,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,并设云中郡。
西汉汉武帝时,在这里兴建过军城。
唐代这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。
公元10世纪初,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。
公元12世纪初,女真灭辽建金,这里仍称丰州。是当时的军事重镇,也是人口密集,商业繁荣的州邑之一。
元朝建立后,丰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。元人刘秉忠诗曰:“晴空高显寺中塔,晓日平明城上楼。车马喧阗尘不到,吟鞭斜袅过丰州”,写的就是当时的热闹景象。
元亡明兴,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往岭北地区,明朝在漠南地区先后设置了卫所40多处,分别为十三大塞王辖区。这里属晋王辖区,为东胜卫所在地。
鞑靼在天顺年间(1457-1464)开始又规模地进入河套。1572年(明隆庆六年),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(即俺答汗)来丰州一带驻牧,不久统一了蒙古多地和漠南地区。
1581年(明万历九年),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,城墙用青砖砌成,远望一片青色,“青城”之名由此而来。那个时候,这里蒙古语为库库和屯,明王朝赐名为“归化”。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三娘子,将此城称作“三娘子城”。 汉蒙在这里互市友好。
清初,三娘子城焚毁。1694年(康熙三十三年),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,包围了原城东、南、西三面。后又在距旧城东北5里处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,命名为“绥远城”。新城(绥远城)城内主要是军营;旧城(归化城)内则聚居着居民。后将归化和绥远合并,称归绥,设归绥道,划归山西管辖。
这里是北上草原、西行大漠、南观黄河、东眺京津的重要商旅集散中心之一。是茶路上的一座灯塔,照亮南来北往的茶商。在万里茶路鼎盛时期,这里曾经聚集了20万峰骆驼,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驼城。四通八达的驼道使这里成为八方通衢之地。无论是中原、南方诸地,还是遥远的欧洲城市莫斯科,人们对归化和绥远城这个名字都不陌生
进城后先是找到一个合适的车马店安顿下来,待熟悉一下环境后,燕涛带着傅生、雷子震和燕来顺到道台衙门,递交了朝廷的公文。
道台大人看来早已知道了这件事,热情的接待了燕涛等人。而后,开具了调拨银钱的票据,并约定了提银的时间。
一天后,燕涛按约定的时间,带着众人,赶着马车,拿着票据到银库提取银子。一切都是安排好的,银库也做好了准备,四个沉掂掂的大箱子交到了燕涛等人的手中。
只是,待燕涛准备开箱验银的时候,被对方的管事拦住。
“你们这是干什么?”银库管事问道。
“我们要清点数量呀!”燕涛只说是清点数量,而没说验货,显然是在给对方面子。
“不需要,这箱子上有封条,数量写得清清楚楚,我们要派人押运。交货时自然会清点清楚?”管事很不耐烦。
“您是说,这银子还等于在您们手里。”
“可以这么说。”
“那要我们镖局干什么”
“这话怎么说,你们不是镖局吗,不就是要保证我们的人和银子的安全吗?”
“我们接镖的时候,朝廷可不是这样说的。”
“朝廷是怎么和你们说的。”
“把银子交到我们手。”
“这么多银子交给你们镖局?”银库管事瞪大了眼睛 。
“是的。”燕涛把通关用的朝廷公文拿给银库管事的看。
银库管事仔细看过后问:“那也就是说,我们的人不用跟着?”
“应该是的。”
银库管事想了一下,“交给你们,我们的人不跟着也可以,但有一样,箱子上的封条不能动。我管了这么多年的银库,从来是入库时拆封条,出库时可从不拆封条,只要上了封条,就不会出差的,谁敢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