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 宁府过往 (第1/2页)
贾敬看着吃得不亦乐乎的贾珍,张了张嘴,又想到这些日子他一个七八岁的孩子,却也跟着大人担惊受怕,战战兢兢的过日子,心下一软,也不忍自家儿子连这么点儿无伤大雅的爱好也没了,也就不吭声了。
贾珍一面往嘴里狂塞吃的,一面眼珠滴溜溜的看着韩氏,含含糊糊的道:“婶娘不骗我,只要我过来,就有吃的,都跟这些一样?”
贾敏伸手捻了块榛子糖递给他,笑道:“你个吃货,难道你婶婶还为着这么些个小东西来骗你不成?”
贾珍张嘴啊呜一口将那榛子糖吞下,然后满足的叹息一声,“好脆,好甜,好好吃,要是天天都有这么好吃的就好了。”
贾敏微微苦笑,你若真这般容易满足就好了。人都是这样的,既得陇复望蜀。若非是你的不知足,宁国府又如何会被你带入深渊?
只是这一切却不是自己想改就改得了的,试想满心不甘的宁国府一系面对皇权不得不步步退让。只是贾敬贾珍肯低头,但是他们下面的人呢?要知道,宁国公在军中的威望不比贾代善低。尤其原先老摄政王的人手,他们嘴上服了,可是心中呢?要知道,这可维系着无数人的生活,他们代表的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利益,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利益集团。像这样的集团,不可能就此自甘沉寂下去,他们肯定还要争下去,不是贾敬父子想退就退得了的。
像他们那样的身份,不进就得死。
宁国府如此,荣国府呢?当年,若非荣国公一系想要维持自己过往的辉煌,也就不会卷入夺嫡之争,结果最后落了个抄家流放的结局。这其间的风险,母亲与二哥考虑过吗?你们真的有识人之能吗?连个下人都管不住,你还想管朝堂上的事?真是痴人说梦。
而将这样的大事,委于一个内宅妇人与一才智平庸的人的手里,贾家还想落了好,那才真的是没天理了。
试想,到了后来,贾母终日困于内宅,一年到头,连门都难得出。黛玉去了贾家哪么久,出过几次门,拜过几次客?贾政亦是难得上朝(当然,也要他有那资格),终日在家与清客们神聊。这样的两个人能从波诡云谲的朝政上拨云见雾,分析时弊,那才真的叫见了鬼了。
贾母与贾政之所以到了后来还能主导局势,不过因为那些人目标与他们一致罢了,乐得借代善的大旗来博老皇帝的好感。如果真要是政见不一双方互有分歧的话,只怕他们早就被人掀开了去,一命呜呼了。
不过这也要他们够糊涂好糊弄,若真要敢坚持己见,只怕这两母子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。想想自代善死后,贾家在这样的人的带领下,居然还又风光了二三十年,连贾敏都不得不承认,他们的运气实在是够好。先有康熙帝念着旧情给他们兜着,后又有新皇忌惮太上皇的厉害,不得不对他们的狂妄视而不见。想想新皇居然忍了三年才开始动手,贾敏都不得不佩服新皇好心性。要知道,便是自己作为他们的嫡亲血脉,都觉得他们的行为委实是令人难以忍受。
所谓的皇权,不可能是靠皇帝一个人来维系,真正靠的其实是他身后的势力,而皇帝对这些死忠们的回报就是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权力。
当一位皇帝,他手中的可供自己的臣下分享的权力并不多时,哪怕皇帝还能忍,他手下的人必然是不能忍的。譬如当年的玄武门之变,李世民就真的哪么丧心病狂连自己的兄弟都容不下?他们兄弟之间难道一开始就那么剑拔弩张,就如乌眼鸡一般,恨不得你吃了我,我撕了你?显然是不可能的,只不过因为到了后来各自背后都站了一个利益团体,且利益起冲突,互不能容,才到了手足相残的地步。
所以方才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,你对前一代的帝王再忠心也没用,老皇帝一走,新帝必然会换人。是以,这些王公大臣们才会乐此不疲的玩着拥立的游戏,他们都很贪心,他们要的都不止一代的富贵,他们要的是这富贵世代绵延。
与其说他们忠心于皇权,不如说他们忠心于他们有可能获得的权利,那个才是他们的动力源泉。
老摄政王虽然终其一生都没得到那个辉煌的位置,可他才是这片大地的实际权力支配者。所以,他的手下自然也会聚集一批势力。
摄政王死后,这些人如何甘心交出自己手中的既得利益?好在世祖脾气暴躁,自然不是这帮老油条的对手,亲政没多久就被这些老官油子斗了个落花流水,放着大好江山不要,一个人跑到深山老林里当和尚去了。
可惜他们的舒心日子也没过上几年,小皇帝不是个吃素的,看着自己父皇的下场,对着这些人岂会有好感。现在小皇帝大权在握,自然也想收拾了这帮人,替父报仇,一洗前耻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