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五章 稳过 (第1/2页)
刚刚王知县那句“看来最近读书用功了。”,含义很深,说明这名叫李毅的学子与县尊关系不浅,这点细节可是干系重大。
教谕沉吟片刻,开口道:“破题确实巧妙,虽然文章不够华丽,但是朴实无华更加简洁直接,能够阐明道理。我看此子有潜力,县尊还是多多提点几下吧。”
这就是以王知县的决定马首是瞻了。
李毅眼前一亮,暗道有戏了。
“李毅,本官出一对子,看你能否答上来。”王知县沉思片刻道。
李毅连忙拱手拜道:“还请府尊出题。”
“倚天照海花无数,下联为何最佳?”王知县深深的看着李毅。
这句诗出自苏轼,坐令空山出锦绣,倚天照海花无数。
王知县不出四书五经,而是考较诗句,这就是真是在测李毅的才华。
只要李毅答上来,那么自然是有才华的,通过县试也就没什么问题,但要是答不上来,那就是才华不够,再继续参加县试也是应该的。
从这能够看出,王知县做事还有有些原则,没有直接让李毅通过县试,而是考验为主,结果为标准。
这个月自己都是在看四书五经,哪有时间背诵诗文,对于对对子,更是十分生涩。
这个上联却让李毅心头沉了又沉,没有信心。
李毅虽急,但是不慌,沉吟片刻,脑海里突然想起来自己读的一片文章,里面讲述王安石青苗法之策,曾经提到过一首王安石的诗,其中一句,正好能对上。
收回心神,李毅脸上露出笑容,道:“弟子正好有一句能够对上,‘流水高山心自知’。”
听到李毅回答上来,王知县脸上的笑容更加深,当下开心的道:“此乃王安石的《伯牙》。千载朱弦无此悲,欲弹孤绝鬼神疑。故人舍我闭黄壤,流水高山心自知。此句乃点睛之笔,你对的好,真是好。”
王知县心里一松,话语也有些大,引得场下的学子纷纷抬头望了过来,也听到了王知县的话。
“这,这李毅怎能引得县尊如此开心?”学子们心里疑惑。
“你之前学问不深,短短月余就能由此进步,我很欣慰。接下来的考试你就不必来了,专心准备府试吧。”王知县温和道。
听到此言,李毅顿时露出笑容,立刻拜道:“多谢县尊,多谢教谕。”
旁边的教谕也开口道:“你文章还需继续琢磨,书法也要勤加练习,假以时日,定成大器。”
教谕乃是一县的教育长官,见到的学子良多,看人很准。他这般说,就是真的对李毅很有信心。
李毅又是俯首道谢,这才走出了考棚。
见到这一幕,场下的考生顿时像是炸开锅一般,喧哗起来。
要知道林元磊乃是才华横溢,被县尊点名通过那是应该的,大家虽然羡慕,但是嫉妒和恨意倒是不多。
可是李毅这个进学不过一年,还不学无术,惹是生非的家伙,竟然也能一场通过县试,这就太让人大跌眼镜了,好多人一时间都回不过来神。
一些人更是心理猜测,知县和教谕是不是被李毅买通了,不然李毅怎么可能通过县试,而且还是一场通过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