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迪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启迪小说 > 长生: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> 第186章 什么?郑和回来了?

第186章 什么?郑和回来了?

  第186章 什么?郑和回来了? (第1/2页)
  
 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怕死,总有把钱看得比自己性命重要的。
  
  对于这样的人,铁铉没有什么好说的。
  
  直接动用武力追缴税款。
  
  若是武力抗税,则一律视为对抗朝廷,满门抄斩。
  
  事后,铁铉冷声表示:真当本官不敢杀人吗?
  
  陛下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,自己肯定不能辜负陛下的期望。
  
  若是连此事都完不成,他还有什么脸面再回去见陛下。
  
  就这样,一直到十一月之前,新政的推行都很顺利。
  
  十一月中,两广地区发生了一场叛乱。
  
  当地地主勾结土司杀了知府,并举行了造反活动。
  
  铁铉并没有向朝廷求援。
  
  他也是经历过战争的,不是那些文弱的书生可以相比的。
  
  他用王命旗牌,调集了数万兵马,以最快的速度平息了这场叛乱。
  
  当消息传到京城,朱棣大笑着说:“大明有铁铉,乃社稷之幸。”
  
  高兴的不止朱棣,还有文官们。
  
  因为铁铉是这场平叛战争中最大的功臣。
  
  最重要的是什么?
  
  铁铉他是文官啊!
  
  不管众人之前与铁铉的关系如何差,但这份荣誉,是属于整个文官集体的。
  
  他们如何能不高兴呢?
  
  于是,关于铁铉的赏赐问题,文官们也是出了大力。
  
  纷纷进谏应该重赏铁铉。
  
  朱棣又岂能不知道这些人的心思,于是他将计就计,反过来利用了一下他们。
  
  于是他下旨重赏铁铉。
  
  这让一部分人看到了文官带兵的希望。
  
  于是朝堂上支持新政的声音变多了。
  
  朱棣也顺势加快了新政的推行速度。
  
 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。
  
  ……
  
  时光悠悠,很快永乐十四年就结束了。
  
  永乐十五年正月初八。
  
  一匹快马闯入了京城。
  
  随后直奔皇宫。
  
  一路畅通无阻,不管是高官勋贵,还是平民百姓,都纷纷避让。
  
  因为马背上的人一路上都在高声大喊一句话。
  
  “郑和回来了!”
  
  京城所有人都知道郑和下西洋之事,因为上次出海的时间是永乐十年五月。
  
  这远远超出了以往出海的时间。
  
  所以上至君王,下至普通百姓,都在关注这件事。
  
  甚至有不少人以为,郑和他们遇到了危险而葬身大海了。
  
  现在…终于回来了,很多人为此长长松了口气。
  
  皇宫,御书房。
  
  王忠急匆匆的跑了进来,满脸都是开心的笑容。
  
  “陛下,好消息!”
  
  正在批阅奏疏的朱棣闻声抬起头来。
  
  “哦?是什么好消息?”
  
  “陛下,郑和,郑和回来了。”
  
  王忠快速说道。
  
  此话一出,朱棣直接愣住了。
  
  过了两秒,他噌的一下站了起来。
  
  眼睛直直的盯着王忠,满是不可思议。
  
  “什么?郑和回来了?”
  
  “你说的可是真的?”他问道。
  
  “陛下,是真的。”
  
  “信使就在外面呢!”
  
  王忠道。
  
  “传,快传!”
  
  朱棣激动不已。
  
  “是。”
  
  紧接着,信使就进入了御书房。
  
  他走的很慢,整个人非常紧张,腿肚子还打着颤。
  
  毕竟,他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。
  
  而他即将要面对的,则是主宰整个大明帝国的皇帝。
  
  这压力可不是一点半点。
  
  “小人参…参…参参见陛下!”
  
  “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  
  见此,朱棣眉头微微一皱,不过他并没有放在心上。
  
  “平身!”朱棣开口道。
  
  “谢陛下!”
  
  “郑和回来了?”
  
  朱棣问。
  
  “回禀陛下,是的。”
  
  “小人出发的时候,郑大人已经带着船队停靠在了交趾,进行补给。”
  
  “不日便可回归。”
  
  信使将自己所知道的详细说了出来,并且转呈给朱棣郑和亲手所写的折子。
  
  朱棣接过折子快速看完,心中大喜。
  
  “王忠,带他下去领赏。”
  
  朱棣对王忠吩咐道。
  
  “是。”
  
  “谢陛下赏!”
  
  信使也是恭敬感谢。
  
  待两人退下,朱棣再次打开郑和的折子,仔细御览起来。
  
  刚刚一目十行,只是看了个大概。
  
  然而他看了没有一会儿,就有人闯进了御书房。
  
  朱棣正要发怒,抬头却看见来人是杨轩。
  
  于是他的表情立刻多云转晴。
  
  “听说郑和回来了?”
  
  杨轩迫不及待的问道。
  
  “嗯,回来了。”
  
  朱棣笑着点了点头,随即又对杨轩招了招手:“杨轩,你快过来看,这是郑和的折子。”
  
  “他说,他已经找到了你所说的粮种。”
  
  听到此话,杨轩的神情也是一怔。
  
  在他的预想中,郑和要找的玉米,土豆,红薯,还需要很长的时间。
  
  但万万没想到,惊喜竟然来的这么突然。
  
  回过神来的他立马上前,从朱棣的手里一把抢过了折子。
  
  “哎哎,你干什么?我还看着呢!”
  
  朱棣不满地嚷嚷,同时出手抢夺折子。
  
  “别吵吵。”杨轩喝道,也没在意朱棣的反应,而是转过身继续看起了折子。
  
  他深知这三种粮食对大明有多重要。
  
  虽然经过努力,改善粮种,使得大明的粮食产量提高了不少。
  
  但却依然无法让全国的百姓都吃上饭。
  
  毕竟,大明的人口是一年比一年多,所消耗的粮食也是一年比一年多。
  
  还有,北方地广人稀,粮食产量,远远比不过南方。
  
  所以,仅以北方的粮食产量,根本无法满足北方百姓和戍边将士们的需求。
  
  每年都需要从南方调运粮草支援北方。
  
  好在很久之前,朱棣就改了藩属国的朝贡规矩。
  
  南洋诸国,每年都需要给大明朝贡不少粮食。
  
  同时,大明还会购买一部分南洋诸国的粮食。
  
  这些粮食,极大的缓解了大明北方对粮食的需求。
  
  使得戍边的将士,都能够吃饱饭。
  
  现如今,在顺天附近的通州,就存放有两百万石左右的粮草。
  
  这些粮食是维护北方稳定的根基。
  
  不管是戍边将士所需的粮食,还是地方遭灾所需的粮食,都是从通州运出去的。
  
  一旦大明有了玉米、土豆、红薯等适合北方种植的粮食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