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迪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启迪小说 > 满唐华彩 > 第551章 执政

第551章 执政

  第551章 执政 (第2/2页)
  
  上位者如此言而无信,往后还有谁会为其卖命?由此可见,那位监国太子已然志得意满、忘乎所以了,败亡是早晚的事。
  
  很快,薛白把朝会的内容禀报给了天子李琮,请来了旨意,下诏取消了天下各州县的进贡,并放出一千宫女,整顿宫中采买。
  
  诏书上的诸多内容都是依着崔祐甫的奏折,但却也有些不同之处。
  
  比如,崔祐甫建议裁撤梨园,诏书上却是让梨园“自主经营,自负盈亏”,这句话陈希烈一开始并未看懂是何意,他的心思也不在这里。
  
  可以预见的是这道诏书一下必然能提振人心,开创新气象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开源节流,稍稍缓解国库空虚的问题。
  
  陈希烈有心想驳回,好向薛白转达自己的不满,展示一下自己的铁腕。
  
  但他想不到有何理由能光明正大地否认这些良策,担心驳回之后对自己十分不利,与颜真卿商议了一番,果然只能盖上中书门下的大印。
  
  接着,他的目光就落在了另一封旨意上,那是提携崔祐甫为御史中丞的奏折,他是说什么也要反对的。
  
  “此事不妥。”
  
  颜真卿却颇欣赏崔祐甫,问道:“为何不妥?”
  
  陈希烈抚着长须,道:“朝廷尚有许多功臣未论功行赏,崔祐甫既未参与平叛,又未立下寸功。却跻身于诸功臣之前,岂非令天下失望?”
  
  颜真卿便问道:“还有哪位功臣没有论功行赏?不妨直言,你我现在便拟好官爵赏赐。”
  
  陈希烈答不出来,就开始耍赖,拖着不肯批,说是要等韦见素来官署了,寻问其意。
  
  他希望这么拖一拖,能让薛白明白,就算是圣人都不能为所欲为,何况只是一个监国太子,还是一个不那么名正言顺的皇侄。
  
  他们这些官员之所以支持薛白,是希望维持一个稳定的局面,但不代表就得言听计从。
  
  总不能每次因为一点小事,薛白就动兵吧?
  
  ~~
  
  不论如何,鼎故革新的诏令还是颁发了下去。
  
  只看那内容,臣民都能感受到新任监国太子兴复大唐的决心,颇为振奋。
  
  可同时也让大部分人在心里犯嘀咕,一个流落在外多年重新归来的太子,身份都还被质疑,甫一监国,位置都还没坐稳,真能够落实这些诏令吗?
  
  莫非又是说说而已,到时让天下人失望,再失大唐皇室的颜面。
  
  很快,人们就看到了变化。
  
  颁布诏令没几天,太极宫、大明宫就相继放出了千余宫女,大部分都是年轻且相貌姣好的,或是还家,或是自愿嫁与了平叛以来立下战功分得了田地的兵将。
  
  此举,让很大一部分人对监国太子刮目相看。
  
  尤其是知道崔祐甫谏言的官员,认为殿下不仅是能用崔祐甫的谏言,还有独立的思考,把外放宫女嫁于兵将,一举两得,还加强了在军中的威望。
  
  这更是向天下人表明,宫中从此提倡俭朴,以期能上行下效,改变天宝以来奢侈无度的风气。
  
  正好在此时,饶州有官员向长安进献了赤雁,称是祥瑞,预示着贤明太子监国,大唐必将兴复。
  
  即使明知这是在溜须拍马,可人总喜欢听好话,换作是李隆基、李琮,难免还是要夸赞两句。
  
  薛白却毫不客气,当着群臣的面表明自己不吃这一套,地方官员若有心思通过进献来博眼球,不如多花心思想一想如何让治下百姓过得好一点。
  
  他还感慨道:“在我看来,所谓祥瑞不是凤凰麒麟,而是忠臣良将能致天下太平。”
  
  只如此,还不足以杜绝进献祥瑞之举。
  
  也不知是否是故意的,没过两日,又有官员进献了灵芝,表示圣人龙体很快要康复,有种就要与薛白作对的意思。
  
  倘若薛白再次叱责,难免要落下不忠不孝的骂名,可若他忍了,种种诏令也就难以再施行下去。
  
  于是,薛白难得再次请出李琮。
  
  由李琮怒叱了这个进献灵芝的官员,并将其迁到黔中。
  
  从此以后,进献之风才一扫而空。
  
  这些都不是大变革,但能让天下臣民感受到薛白这个监国太子的决心与魄力,相信他将有一番大作为。
  
  ~~
  
  也就是薛白初试牛刀、如火如荼地施政的同时,陈希烈也很忙,忙着稳固他的权位。
  
  他几次亲自到韦见素的宅邸拜会,得到的回答都很敷衍,没给他这个宰相应有的尊敬。
  
  “我家阿郎病了,不便见客。”
  
  “老夫也年逾七旬了,尚在为国事奔走,韦公身体还要好些,如何能就此灰心?”
  
  其实韦见素年纪也老了,他是大器晚成,不是身体更好。前两年跑到蜀地折腾了一趟,再因李琮当朝时的各种乱象气急攻心,近来确实是病了,只是不算严重。
  
  终于,他不堪其扰,还是见了陈希烈。
  
  两人相见,韦见素叹道:“何必呢?你我两朝元老,曾位极人臣,还有何不满足?”
  
  “我为国事,岂是为个人前程啊。”陈希烈抚须道。
  
  他就是不甘心,当了那么多年宰相,资历深厚,如今却不能真正掌权,每次都沦为摆设。
  
  于是,他说起朝堂如今的形势,对薛白还是赞誉有加的。
  
  “殿下贤明,一扫旧日气象,志在兴复大唐。可他根基尚浅,正值用人之际,可宰执之列岂能混入如杜有邻一般之庸才……”
  
  说到底,还是想要与韦见素联手压制颜真卿。
  
  说薛白根基尚浅,意思是他们还有掌握相权的机会。
  
  末了,陈希烈道:“我知你有何不忿,有何担忧。放心吧,殿下心胸宽阔,我更是几次在他面前为你求情,你不必有所顾虑,一展抱负即可。”
  
  韦见素终于喃喃道:“风烛残年,再一展抱负?”
  
  陈希烈道:“不错,明日便来政事堂吧。”
  
  ~~
  
  政事堂也就是中书门下省,宰相处置国事的官署。
  
  这日是双日,不必朝会。
  
  颜真卿早早就到了,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堆积如山的卷宗,其中不仅有当下的公文,还有一些堆积的旧案。
  
  陈希烈来了,则显得悠闲得多,每封公文都是扫一眼,看看有何大事。
  
  他还命人煮了茶。
  
  正在茶香四溢之际,韦见素到了。
  
  听得门外的官吏们唤着“韦相公”,颜真卿与陈希烈都放下了手中的事务,之后对视了一眼。
  
  几桩被两人暂时搁置的议程可以继续了。
  
  简单的寒暄之后,三人围坐。
  
  陈希烈、韦见素都是七旬,只有颜真卿还没到五十岁,两个白发对一个黑发,资历、人数上都是绝对的压制。
  
  一桩桩分歧就被摆了出来,其中最大一桩就是崔祐甫的任命。
  
  韦见素听了,沉吟道:“若论功劳,崔祐甫一封奏折即为朝廷开源节流,风气日新,此大功于朝……”
  
  陈希烈知道他这么说,后面肯定还有一个“但”字。
  
  正竖着耳朵听,门外却又传来了动静,听到有官吏正在唤什么相公。
  
  三个宰相不由疑惑,如今实际上的宰相就他们三人,来的还能是谁?很快,一个高大的身影就大步流星地进了政事堂,解了他们的疑惑。
  
  来的是郭子仪。
  
  郭子仪因有“同平章事”之衔,说是虚职,但还真有资格到政事堂来参与议事,同样的还有李光弼。
  
  而且他战功卓著、手握兵权,一旦真参与国事,话语权反而还更重些。
  
  “哈哈哈,我是武夫,本不该来多嘴。”
  
  郭子仪显得很豪爽,蒲扇大的手掌挥了挥,示意大家坐下说。
  
  “不要多久,又得防秋,我很快得赶回泾原,本不该管朝堂之事。但近来难得有话想说,见猎心喜,见猎心喜。”
  
  这成语用得不好,这里都是宰相,又有哪个是郭子仪的猎物?
  
  但颜真卿还是问道:“郭公想说何事?”
  
  “便是它。”郭子仪手一指,径直指向三人面前的文书,道:“朝廷既施了良策,日见成效,谏言之人立了大功,区区一个御史中丞之职,诸公何必吝啬啊?”
  
  陈希烈一听就知道,这是薛白想安插杜有邻拜相不成,遂把郭子仪请出来了。
  
  杀鸡用牛刀,他无话可说。
  
  毕竟他已尽力了,请出了韦见素。
  
  何况郭子仪马上就要返回泾原,不再参与政务,往后还是他与韦见素一起压制颜真卿。
  
  “也好。”陈希烈道,“郭公如此说了,我附议。”
  
  韦见素、颜真卿也都同意,此事遂定下了。
  
  然而,郭子仪想插手的竟不止这一桩政务,四下一看,又道:“国事如此繁杂,只有三个宰相,太过辛劳了啊。”
  
  他显然是被薛白安排过来的,算是把同平章事的虚衔发挥到极致了。
  
  陈希烈就不可能答应在这么短时间内让郭子仪再提议让人拜相,当即给了韦见素一个眼神。
  
  颜真卿却问道:“不知郭公有何高见?”
  
  郭子仪郎笑道:“我引荐几个能臣,为诸君分忧,如何?”
  
  颜真卿当即应道:“郭公只管说,我等岂是嫉贤妒能之人?”
  
  说着,铺开笔墨,准备写奏折。
  
  陈希烈心中微微讥讽,此时便知那“见猎心喜”是何意了,但此事哪有这般简单就能让郭子仪做成的?
  
  (本章完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