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二十一章 吕夷简的高明,真正稳坐相位的风格 (第1/2页)
“萧孝穆当真是辽国的中流砥柱,‘国宝臣’之称,名副其实啊!”
狄进看着机宜司从中京传回的最新情报,不禁发出感慨。
对于萧孝穆会怎么去劝服萧耨斤的,他也设想了几种可能,但直接让这位太妃去守陵,还是出乎了意料。
但不得不承认,这是最正确的办法。
只不过,是对整个辽国而言,最正确的办法。
至于个人而言,萧孝穆的另外几个兄弟,萧孝先、萧孝忠、萧孝友、萧孝诚,一致表示反对。
原因很简单,萧耨斤那個女人,他们当兄弟的有时候都烦,可有一点改变不了,萧耨斤是耶律宗真的亲生母亲,有资格成为执政太后,占着孝道的大义名分。
而萧家兄弟对于新帝来说,只是舅舅,对于只有两家姓氏的契丹贵族来说,满朝都是辽帝的亲戚,且算算关系,还都挺近,舅舅又算得了什么呢,他们始终是臣子罢了。
所以问题来了。
现在的耶律宗真,才刚满十六岁,根基薄弱,初登大宝,当然会敬重他们,让几位舅舅辅政,几年之后又待如何?
瞧瞧宋朝,那小皇帝从小是被刘太后养大的,现在都开始斗了,如今若是将有大义名分的萧耨斤送去守陵,等新君坐稳了位置,也将他们一个个拿下,岂非自作自受?
所以其他几个兄弟,一致反对萧孝穆的办法。
他们也愿意让萧菩萨哥回来当太后,并且指辽河水立誓,绝对不会再对太后下手,目的就是避免在宋人压境的关头分裂朝堂。
但同样不允许萧耨斤被罚去守陵,失去了这个执掌朝政的关键。
“都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,这个道理很多人不是不懂,但顾全大局的后果,往往就是要牺牲自己的利益啊!”
狄进摇摇头,知道辽庭高层短时间内安生不了了,再看向另一份传来的情报。
老大别笑老二,宋廷也不太平。
现在京师之中,同样明争暗斗,越来越激烈。
无论是支持太后的,还是支持官家的臣子,都有开始获罪外贬的。
对此狄进有些叹息。
平心而论,刘娥是一位不错的执政太后,历史上除了临死前衮服祭祖,任性了一把,还有隐瞒了仁宗生母的真相,以致于后来诞生了狸猫换太子的民间戏曲外,基本就没有黑点了。
对上承接真宗朝,结束天书乱象,肃清丁谓党羽,对下励精图治,天下晏然,这些是历史上的成就,如今再在她的执政期间,扫灭了边地大患西夏,完成了太宗和真宗都未能做到的事情。
且不说历朝的女性执政者,即便与历朝天子相比,如此功绩都是名列前茅,可为后人反复称颂。
倘若这个时候,刘娥自愿还政给已经成年的官家的话……
那就完美了!
可惜人性的复杂,往往不可能让人做出最为理智的选择,明明这把年纪了,又无亲生子女,谈不上为家族谋划,但就要争一口气,硬是要斗下去。
“即便按照历史上的寿数,太后还有一年多,若是再撑久些,那就有的较量了……”
狄进想到这里,再度摇了摇头。
对于这场还政,看起来是向官家表决心的机会,但他不会参与其中。
首先,镇守河西,于国有大用,只要守住了这片新收复的疆土,宋辽的军力就将在基础上得到逆转。
强大自我,永远比期待敌人犯错,来得堂堂正正。
其次,在执政风格上,他其实和吕夷简很一致,除了达成关键目的外,其他的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能不出头就不出头。
看看吕夷简和夏竦吧,两位同样极有能力的宰执对比。
夏竦这几年忙碌不休,一会儿上陕西,对夏开战,一会儿屯兵河北,坐镇大名府,哪怕凭借着谋算,愣是死中求活,在北伐失败下喘过一口气,但未来也不容乐观。
而吕夷简就稳坐朝堂,对于官家和太后之间,至今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,反倒努力调和母子间的关系。
事实上,这老谋深算的家伙很清楚,到了这个地步,根本调和不了,可他就是这么做,从不单纯的相帮一方。
狄进起初都有些诧异,他还以为吕夷简会站在年轻的官家一边,但后来稍作深思,才觉得高明。
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,太后和皇帝的政权,同样也是母子之争,参与进去,怎么都不会落得好。
别看现在官家急了眼,但以赵祯仁厚的性子,来日等到太后驾崩了,会不会又有另一番感受?现在这个时候替他冲锋陷阵,专门挑太后错处攻击,日后官家想起来,反生恶感怎么办?
所以吕夷简明知不可为而故意为之,才是能真正稳坐相位的执政风格。
狄进则更稳,反正他在河西镇守,又将一众同科和好友带来,京师里面则有方便查案的包拯和公孙策盯着,可谓面面俱到。
将宋辽朝堂的情报看完,他又开始阅览河西十州的民情奏劄。
赵稹已经上书乞骸骨,宣抚司也停下了政务,如今河西路一级的政务,全部移交经略安抚司,下面的州衙也不用担心上面有两个唱反调打擂台的部门了。
一切走上正轨,处理政务自是飞速,狄进很快批阅完手上的劄子,正准备起身,去后院练练武,就见杨文才匆匆入内,面色难看地禀告道:“相公,野利氏那边出了变故,李元昊的亲眷刚刚被人劫走了一位!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