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二章 《谜底提前揭晓的凶杀案?》 (第1/2页)
“驾!驾!”
“大哥,大哥,等一等!”
两匹快马行走在官道上,听了呼唤,杨文才降下马速,看向身边的少年郎。
这位正是他异父异母,却又在族谱上承认的亲弟弟,杨文广。
杨文才有招弟命,过继到杨延昭膝下后,杨延昭的妻妾连生三个儿子,后来还都没有夭折,如今最大的已是弱冠之龄,并且一直对他颇为敌视,想要将这个嗣子赶出去,省得将来多分一份家产。
杨文才对内谨小慎微,对外自污名声,降低了对方的戒备,才勉强保住位置,没有被赶回旁支。
他的目标是,三年之期,进士归来。
结果是,三年之期,幕僚归来。
所幸虽然没有金榜题名,但作为狄进的幕客,尤其是当代州前线战报传于河东各大家族后,不仅是杨家上下对于他的态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连府州的折家,还有周边各地的大族都纷纷遣人来访,尽足了礼数。
尝遍人情冷暖的杨文才,看似大度地安抚了那曾经对他冷眼相看的二弟和四弟,然后立刻让两人靠边站,带上了以前对他最为友善的三弟杨文广。
既出了昔日的恶气,又给了杨家的希望,将双方的利益绑在了一起。
果不其然,家中长辈对他赞不绝口,默契地将那两个本就高不成低不就的子嗣边缘化。
事实证明,莫欺少年穷,人家得势了,能帮衬一個弟弟就很了不得了,若再不趁机借坡下驴,冰释前嫌,真要翻脸相向,杨家才是愚不可及。
此时兄友弟恭,杨文才被弟弟唤住,也温和地道:“三弟,怎么了?”
杨文广吞咽了一下口水,紧张地道:“大哥,我就这般去见狄相公,会不会太失礼了?”
杨文才失笑:“狄相公对于武人的态度,向来与别的文臣不同,你是我杨氏小辈里最通兵略之人,如今对夏战事将起,多少功勋等着,你不想立功么?”
杨文广立刻道:“当然想!”
杨文才道:“这就是了,你可知道,在雁门寨大败辽军的狄青狄汉臣,与狄相公并非同出一族,他是靠着自身能力,才有如今的成就,我相信三弟你也会有这出人头地的一天的!”
“定不负大哥所望!”
杨文才握了握拳头,一夹马腹:“走!”
两人一路紧赶慢赶,出了麟州边界,又快马飞奔了数个时辰,即将抵达府州时,才远远就见到一支车队出现在尽头,端坐在高头大马上的身影鹤立鸡群。
“拜见狄相公!”
杨氏兄弟赶忙迎上,到了面前齐齐下马见礼,杨文才还加以引荐:“这是舍弟杨文广,字仲容,从小习弓马,读兵书!”
“哦?”
狄进打量了一下难掩紧张的杨文广:“确是一表人才。”
留名后世的杨家将里面,他无缘得见杨无敌和杨六郎,倒是见到了年轻的杨文广。
标准的将门子弟气质,体格健壮,血气旺盛,勤练武,通谋略。
演义版本中,杨文广的祖父是杨延昭,父亲是杨宗保,母亲是穆桂英,宋皇将百花公主下嫁与他,杨文广共有十九个妻子,因功封太平王,结局寿终正寝,算得上最为美满的一位。
真实的历史上,没有杨宗保,杨文广就是杨延昭的儿子,得范仲淹的赏识而提拔,曾参加过平定侬智高的战役,当狄青北返后,以邕州知州的身份镇守广西边境,后来又活跃在对西夏的战事里,有勇有谋,不输父祖之风。
现在的杨文广还很年轻,是一位可塑之才,狄进微微点头,已经算是认可了,看向杨文才,直接询问:“麟州局势如何了?”
杨文才道:“相公容禀,夏人频繁派出探马谍细,与各部落番民联系,挑拨离间,准备挑起番民之乱,再进攻麟州。”
狄进不以为意:“成效如何?”
杨文才道:“番人固然暴躁易怒,然各部落首领也非蠢物,李德明败阵之后,威望大降,如今又想番人做马前卒,自是很难办到……唯独可虑者,是首领乜罗,威望极高,此人如果倾向夏州,恐怕会引发一些动荡!”
“番人首领乜罗……”
狄进目露沉吟。
早在《定边十策》里,他就将边地番民的治理,作为了一个重中之重的要点来讲述,而那时的具体资料是曹家对于边境的了解,现在成为麟州知州,则到了自己直接面对这个冲突的时候了。
汉人官员和边地番人之间的矛盾,是一个各族混居后衍生出的复杂问题。
简而言之,番人不服管教,无视律法,为求利益,常有烧杀抢掠者,堪比盗匪,汉人歧视番民,官员更是颇多剥削,军队也有杀良冒功的恶劣过往。
至于到底是谁对谁错,谁先对谁动手,早已分不清了。
这位麟州番人首领乜罗也是如此,历史上他投靠了李元昊,为其带路,但原因有两种说法。
一种是乜罗向守将康德舆申请正常的物资调配,康德舆不予满足,乜罗颇有怨言,又有谗言称乜罗准备私通夏贼,打仗时会倒戈,乜罗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,干脆真的依附西夏,最终引兵寇入侵,导致麟府二州被围攻,大批百姓遇害,损失惨重。
第二种是康德舆与乜罗交恶,乜罗早有反意,康德舆的部将有所察觉,试探后觉得乜罗必反,请求康德舆将之提前拿下,避免后患,康德舆害怕承担责任,犹豫不决,最后没有听部将所言,结果乜罗举族投靠了李元昊,将河东局势搅得翻天覆地。
这两种说法其实也能合为一条线,区别仅仅在于,乜罗到底是被逼反的,还是早有反心。
而在狄进看来,这其实并不重要,也没必要强行区分。
谁对谁错,在边塞根本不是关键,强弱才是关键。
目前的宋夏局势,与历史本来就大不一样,历史上李元昊在陕西大败了宋军,固然从战略层面上并没有得到什么便宜,但青天子威名广播,在番人心中的地位极高,才有愿意带路的人,那些人看不清楚西夏与宋存在着国力上的巨大差距,是真以为李元昊能够成功的。
而此时的李德明,却在陕西大败给了宋军,被打得丢盔弃甲,灰溜溜地逃回了河西,如今欲扰河东,还是想要依仗辽国陈兵边境的威胁,两者的差距太大了。
边地番民确实会因为在文化认同上更倾向于党项人,可他们更看重威望,西夏没有攻克河东的实力,自己不先侵犯,反倒希望番人动乱,为其火中取栗,谁会愿意?
当然,理性分析是理性分析,现实往往会出现意外,狄进道:“如何安抚乜罗,你可有良策?”
杨文广紧张起来,番人的桀骜不驯,他是深有体会的,如果这位麟州知州不见那位番人首领,不免显得轻视,可真要见了,以堂堂经略相公之尊,又显得过于重视,恐怕反过来增其骄横之心,其中的分寸很难拿捏,哥哥真能应付么?
杨文才则早有准备:“帅司有报,相公在忻州时,曾邀高僧下山?”
狄进目露笑意:“确有此事。”
杨文才又道:“既如此,乜罗崇佛,可令高僧驯化,不必由相公亲自出面!”
“好!”
狄进赞许地点点头:“我就不见他了,你来安排五台山的大师们,以佛法净化这些番人的戾气。”
杨文才领命:“是!”
狄进又补充道:“这也是一次预演,僧人教化的同时,机宜司也会配合宣传,为接下来的河西之行作准备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