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迪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启迪小说 > 靖难攻略 > 第303章 苛捐杂税

第303章 苛捐杂税

  第303章 苛捐杂税 (第2/2页)
  
  但即便如此,它却并没有达到朱高煦的预期。
  
  因为按照山东的亩产来说,田赋起码能收到六百万石以上,商税也不应该这么少。
  
  这比他预期的少了近一百五十万石,原因就在于这次完全彻底按照十赋一和十税一进行的,只有青州、登州、莱州这三个州府的百姓,以及三个州府的所有县城。
  
  离开了官员最多的这三府后,另外的济南、东昌、兖州三府想要贯彻这个政策就开始困难了。
  
  “保持一比四百左右的官民比例就保持基本收税,不过还得考虑吏治问题……”
  
  朱高煦呢喃着,他算了一笔账,就是他在山东投入的官员数量,以及在青、登、莱三州投入的官员数量。
  
  在老朱的制度下,正常一个县是五名职官搭配二十到七十名不等的胥吏。
  
  胥吏的俸禄在洪武十三年定下标准,此后几乎再无大变。
  
  其中,一、二品衙门的月俸二石五斗,从上到下依次递减,到了六品衙门则是月俸一石,并不算太低。
  
  在册上的吏为五万五千余人,但没在册的却有十余万人,而这群人的俸禄则是地方衙门拨给。
  
  在这样的制度下,曾经的青登莱三府的地方官员数量不到二百人,胥吏一千二百余人。
  
  他拿下青登莱三府后,又调渤海一千四百余名吏目加入其中,因此当地官吏数目为二千八百人,百姓则是在迁移之下波动较大,但也保持在一百八十万左右。
  
  算上税务司的三千官员中的一千五百人,今年的三府赋税收取中动用了整整四千三百官吏。
  
  在这样的局面下,三府两千余万亩的耕地缴纳了二百八十万石,接近改制前山东全省的税粮缴纳情况,而掌握另外大半田亩的济南三府却只缴纳了一百七十二万石。
  
  “得更换地方胥吏成自己人才行。”
  
  大致算了一下用人成本和税粮收取情况后,朱高煦便决定了要调渤海毕业的学子南下山东。
  
  今年渤海会在腊月毕业两万学子,而这也是渤海学子毕业浪潮的巅峰。
  
  当这批洪武三十年就学的学子们毕业后,渤海平均每年的毕业数量会下降到一万人,而辽东的学子还没完成五年学业。
  
  不过只要撑到永乐三年结束,等洪武三十二年入学的十余万辽东学子毕业,那自己手上的人就足够了。
  
  届时不管是对山东大兴教育,还是把山东基层胥吏全部换血都足够。
  
  至于今年毕业的这两万人,朱高煦也不准备全部投入南下为官的队伍中。
  
  他想要从中选出一些优质的人才,专门投入到数理化的研究中,毕竟科学才是生产力。
  
  为此,他早早就让亦失哈将他自己所出的数理化考卷印刷,提前两个月运往了渤海。
  
  等到年末毕业考的时候,只要有人能脱颖而出,那他们就会被朱高煦投入课题研究中,根据朱高煦提供的思路,向着各个方向去研究,去完善基础数学、物理和化学,同时发明改进一些现有和没有的科学产物。
  
  朱高煦不是全知全能,他只能给出他知道的方向让人去研究,具体能否成功他也不知道。
  
  他真正的战场还是得解决大明的弊病,例如毕业的这两万学子。
  
  “眼下辽东有五千官员维持局面,但明显不够用,先留一万在当地吧……”
  
  朱高煦呢喃着,同时将这件事情记录在文册上。
  
  过后,他又稍微计算了一下,如果加上在山东的渤海胥吏和税务司官员,再加上可支配的这一万学子,那就是一万四千四百人。
  
  如今整个山东人口是五百万左右,因此将这批人完全作用到基层的话,那基本能实现对山东从下而上的掌控,山东也能作为新政策的试点运行,并在成功后推广。
  
  想到这里,朱高煦也将最后一个字写完,放下了手中的文册,推开了马车的车门。
  
  “殿下……”
  
  两名百户官围了上来,朱高煦却摆手:“随我去田间走走,称呼我为主薄便可。”
  
  “是!”二人作揖回礼,而后跟着朱高煦顺着小道走入田间,只是他们刚刚到来便遭到了驱赶。
  
  “那边的那三个,没长眼啊,来我田里踩什么?!”
  
  远处,一个老农朝着朱高煦他们吆喝着,同时还举了举手中那老旧的铁锄。
  
  “老丈莫要生气,我是江宁县的主薄,特来询问你们的难处。”
  
  带着二十几个骑马的男丁,朱高煦只能为自己扯上官身。
  
  尽管只是江宁县的主薄官身,却还是那让原本吆喝的老农连忙丢下农具,跪在田间用力磕了几个响头。
  
  “草民不知道主薄来了,居然还敢向主薄吆喝,请主薄恕罪!”
  
  老农用力磕头,满身泥土的同时,也让四周的农民知道了江宁县主薄的到来,纷纷放下了手中农具,如待宰的羔羊般纷纷下跪,茫然无措。
  
  “都起来,我也是农民的孩子。”
  
  朱高煦上前扶起那老农,并向四周人吆喝,这才将他们叫起。
  
  不过即便站了起来,他们却也还是唯唯诺诺,坐立不安。
  
  也就是此时,那老农才看出朱高煦的高大,不由得缩了缩脖子。
  
  换做旁人被他如此叫嚷,可不管这里是不是他的田,先打一顿再说。
  
  “老丈,我来城外,就是想问问你们,今年没了蠲免,衙门派出的胥吏和粮长与你们收粮时,可曾为难你们?”
  
  朱高煦扶着那老丈坐在一旁的田埂上,百户官见状也连忙将带来的马札放在田里,朱高煦也坐在了马札上。
  
  只是片刻,他又觉得这样有些不妥,因为他生得高大,坐在马札上比起坐在田埂上的老农高大太多,因此不免有一种官员审犯人的感觉。
  
  他将马札放倒,坐在放倒的马札上,虽然坐着舒服,但这感觉反倒对了。
  
  “没有为难,没有为难……”
  
  老农重复着这句话,但他的言行举止却出卖了他,显然有人交代过他们这么说。
  
  “老丈放心,我这次出来没人知道,只要你们不说便没人能为难你们。”
  
  朱高煦安抚着老农,可老农却直接跪下来:“主薄大人,您就别问草民了,到时消息走了,您倒是可以回到县里,可草民还要讨生活。”
  
  老农的话让朱高煦语塞,不由想到了前世许多电视中主角为百姓或配角做主,张口就是能保护他们的话。
  
  可现实与电视不同,没有哪个主角能一直坐镇当地,为当地的百姓做主。
  
  他们做完了一件事便走了,似乎一件事便能解决所有事情。
  
  自己的询问也是如此,如果他没有办法保护这群村民,那询问他们便是害了他们。
  
  “这样吧老丈,你把事情原本告诉我,若是那里长与粮长都有猫腻,我便派人把他们拿了,从我贴身人中选人当里长与粮长,但凡遇到事情都有他们庇护你们。”
  
  朱高煦做出承诺,那老农与四周农民闻言面面相觑,似乎很想说出心中想法。
  
  “我绝不是来套话的人,也不是骗子,不信您往那边看。”
  
  朱高煦示意他们看向官道上的马车和兵丁,果然他们见到后也大胆起来,人群之中纷纷叫嚷。
  
  “赵南和李勇那两个狗东西拿的不是官斗来收粮,还说我们的粮食不好!”
  
  “对!!”
  
  “历年都是交十二斤粮食,今年那斗大了,我们足足交了十五斤米!”
  
  “还有……”
  
  有了朱高煦的保证,人群便再也按耐不住,纷纷道出苦楚。
  
  “老丈,他们说的可是真的?”
  
  朱高煦低头看向那老农,老农也频频点头:“都是真的,收了田赋还要我们帮他们服徭役。”
  
  “不止是帮他们服徭役,他们还把自己亲戚的徭役免除,让我们去帮他们服,一旦我们不愿意,他们就在每年夏秋收税的时候收拾我们。”
  
  “而且我们每年要交十几种税,一亩地种出三百斤米,起码得交上去两成。”
  
  老农把心里的委屈说了出来,对于喜看戏本的明初百姓来说,他们都把朱高煦当成了戏本里的青天老爷。
  
  “能否把每年具体要交的那些税种举个例子?”
  
  朱高煦并不诧异听到这种事情,毕竟他一直都知道百姓的负担重,他在意的是这群胥吏盘剥百姓的手段除了“淋尖踢斛”外还有什么,这方便他日后收拾其它用这种手段的胥吏。
  
  “夏、秋粮,库子,蒲篓,竹篓,口食……”
  
  老农不假思索就说出了一堆朱高煦没有听过的税种,前面的夏秋田粮他还能理解,后面的他就不理解了。
  
  “口食就是他们来收税这一路上吃食,这些要从我们身上收取,每家每户收一斤米。”
  
  “库子收的是粮食入村里粮库的保管粮,每家收二斤。”
  
  “蒲篓和竹篓收的是收粮过后用来装粮的蒲篓、竹篓钱,每个五斤,还有口袋也是每个口袋收五斤,还有……”
  
  老农的思绪繁杂,但朱高煦大致听了个清楚。
  
  通篇听下来,他只听到了四个字……苛捐杂税
  
  (本章完)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