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2章 昏德侯 (第2/2页)
进入皇宫之中,高元更是深刻的感受到高句丽与大夏的差距,是完全无法弥补的。
长安城的富庶,完全超出了高元的想象,这一切宛如梦境之中,宛如天上仙境,根本无法相提并论。
可笑当初,他完全不把大夏放在眼里,他觉得高句丽完全有实力与大夏抗衡,现在看来,这分明就是个笑话。
实在是可笑至极呀。
终于,高远等人距离大殿越来越近。没有人知道最终结果如何,可是现在,他们不得不去。
毕竟在他们身边,有着众多士卒押送。
高元深吸一口气,让自己冷静下来。
他再怎么样,也是曾经的高句丽王,哪怕现在的高句丽已经不复存在了,但他也不能太过惶恐。
就这样,高远等人终于进入大殿,在其中站着的是大夏的文武群臣,以及最高位置上的那道身影。
此刻樊虎坐在龙椅之上,他看着被押进来的高句丽俘虏,在最前方的那人,身上穿着的服饰,明显与他人不同。
只不过,不管他之前是什么身份,如今也只是阶下囚而已,他显得那么狼狈。眼神有些飘忽,似乎还带着几分惊惧之色。
虽然高元不想表现的太过狼狈,但是此情此景,有些东西是无可避免的。
他的内心十分忐忑,那种不安的感觉,可以说是愈演愈烈。
他小心的抬起头,看了樊虎一眼。
樊虎波澜不惊,他就这样坐在龙椅之上,可是身上散发的威压,却令人不寒而栗,这是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。
这让高元一阵恍惚,但是等他回过神来,还是立刻拜倒在地,他小心翼翼的说道:
“罪臣高元,拜见大夏皇帝陛下。”
包括他身后群臣,也是纷纷磕头如捣蒜,他们只想活下去。
都已经落到这般境地了,他们也不奢求什么荣华富贵,他们只求一线生机,只要能够活着就还有机会。
谁也不想轻易死在这里。
他们来到了长安城,他们见识到了大夏的繁华与强盛,如果说他们能够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,那这一辈子也就值了。
长安城的繁荣,对于他们来说,就好像人间仙境一般。
樊虎看着高元等人的反应,不禁有些可笑,他还是喜欢这些人桀骜不驯的模样。
当初的高句丽,完全不把他的话放在眼里,以为自己的实力能够和大夏对抗,现在他们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他们被大夏彻底覆灭,现在卑躬屈膝,俯首称臣,实在是可笑至极呀。
但是现在,就算他们后悔又有什么用呢?
这场战斗已经尘埃落定,樊虎是不可能给他们机会,让高句丽重新复国的,一个国家既然已经覆灭,那就让它结束吧。
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。
念及此处,樊虎看着高元,略带调侃的说道:
”你就是高句丽王高元吧,当初你派遣使者,想要向我大夏称臣,朕已经和你说明了条件,你却没有接受。
还想要占我大夏的便宜,贸然出兵突厥,你当真以为朕不会出兵吗?”
面对樊虎的质问,高元一阵胆战心惊,他心中有些惶恐,踌躇着不知该如何答复。
当初他确实鬼迷心窍了,如果早知是这个结局,他绝对不敢这样冒险。
大夏精锐的战斗力,实在是太强大了,明明只有十万大军,却将高句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。
他们根本无法应对,这其中的差距,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。
不过此刻,高元说什么都济于事了。
他现在必须表明态度,他也只能认错,所以他想让自己冷静下来,紧接着恭敬无比的说道:
“罪臣当初鬼迷心窍,竟然妄图与大夏为敌,但真是自寻死路。
陛下英明神武,大夏何其强盛,根本不是我高句丽能够相提并论。
罪臣这一路走来,看到了大夏繁华,各地城池何其富庶,商贾百姓安居乐业,实在令人大开眼界。
是以,罪臣愿意替陛下为奴为仆,以此赎罪。”
不得不说,高元这招以退为进,还是有些巧妙的。
他没有直接向樊虎求饶,反而是表明出认错的态度,愿意为奴为仆,以此赎罪,实际上他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活下去。
当樊虎听得此言,脸上的表情有些微妙,他自然能够听出高元的意思,当初的高元是那么的自信满满,如今却又这般卑微。
不过,樊虎并不准备杀了高元,毕竟杀了高元对他来说,也没有太多的意义。
一个俘虏而已,就算留下,他又能掀起什么浪花来呢?
现在高句丽已经不复存在了,他不过是一个亡国之君,不管他之前的地位多高,也都无法改变了。
樊虎也懒得听高元废话,他直接摆了摆手,随即说道:
”行了,你不必废话了。
高句丽的覆灭,都是你们自找的,你们既然选择与大夏为敌,就要接受这个命运。
但是,既然你到了我大夏,那朕不会杀你。传朕旨意,封高句丽王高元为昏德侯,赐长安城府邸一处。
他这辈子就待在长安吧。”
对于樊虎的决断,群臣并没有任何异议,高国丽已经覆灭,高元等人也是主动打开城门投降,确实没必要将之斩杀。
所以留他一条性命,并没有什么问题。
但是当高元听到樊虎之言,顿时愣了下。
他是真的已经做好,要为奴为仆的准备了,却万万没有想到,樊虎竟然还给他封了个爵位。
不管是什么爵位,最起码他和普通人不一样,能够生活在长安城这个繁华富庶之地,已经是高元毕生的梦想了。
毕竟像他这样的亡国之君,根本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,樊虎的安排,让高元始料未及,也是无比的惊喜。
等高元反应过来,他没有任何犹豫,他立刻跪倒在地,重重的磕头,同时声嘶力竭的大喊道:
“罪臣高元,谢陛下不杀之恩,陛下厚恩,臣没齿难忘,无以为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