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迪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启迪小说 > 小人物阿云 > 0151 青岛旅游

0151 青岛旅游

  0151 青岛旅游 (第2/2页)
  
  对于这些农村的女人来说,的确是一种考验。封闭、封建已经成了一个习惯,敢于在大家面前讲话,撕破脸地敢去拜访,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。
  
  现在要把百分之七八十的体表暴露在外面,尤其要面对这么多人,就不仅是一种突破了。这是一种不可想象的震撼!
  
  好在,外面有好多好多的人,都是这样。在这样的氛围中,在这样的环境中,害羞的心理也得到了一起安慰。
  
  朱团拉住贺蓉挣脱了队形,竟冲在前面,走到海水中,让海水遮盖了大部分身体,紧张的心情才有所缓解。
  
  远远的汗水,涌起了一道水线,汹涌着,向人们扑来。大家先是远远的望着,等来到附近,才恐慌起来,却不知如何应对。慌乱中几个人被水峰掩埋,大家呛了一口海水,咸咸的感觉,难受极了。
  
  有的再吐,有的在咳凑。
  
  镇定之后,观看别人,在水波涌来时,都是随着水势将身体向上怂起。然后,大家就彼此手拉着手,模仿着。
  
  渐渐地有了胆量,就拉扯着向更深一点的地方走去,享受更大的刺激。
  
  下一站,崂山。
  
  崂山,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,古代又曾称牢山、劳山、鳌山等。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,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,又称崂顶,地处北纬36°10′,东经120°37′,海拔1132.7米,峰顶面积约1.5平方公里,为崂山的主峰。
  
 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,有着海上“第一名山”之称。当地有一句古语说:“泰山虽云高,不如东海崂。”
  
  崂山,东高而悬崖傍海,西缓而丘陵起伏,山区面积446平方公里。山脉以崂顶为中心,向四方延伸,尤以西北、西南两个方向延伸较长,形成了巨峰、三标山、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,崂山的余脉沿东海岸向北至即墨区的东部,西抵胶州湾畔,西南方向的余脉则延伸到青岛市区,形成了市区的十余个山头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。
  
  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,位于中朝古陆胶近地盾的南部,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构造部位。
  
  从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已成为复背褶皱。距今约0.8~1.29亿年的燕山运动晚期,相继有熔岩喷发和花岗岩的广泛侵入,缓慢冷却上升,逐步构成现存的地质轮廓,东部有花岗岩侵入形成崂山山脉,西部由火山岩形成波状平原,中部为丘陵过渡带及墨水、白沙、张村、桃源等河下游形成的小冲积平原。
  
  “劳山”最早出自《诗经》“山川悠远,维其劳矣”、 《诗经·小雅·鱼藻之什》郑笺云:“劳劳,广阔”。但对“劳山”的解释也不尽一致。一说该山雄险陡峭,上下行走,非常辛劳,故称“劳山”。二说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考证,秦始皇到崂山时,劳民伤财,因此称为“劳山”。 《后汉书·逄萌传》、《魏书·释老志》、《魏书·高祖纪》、南朝梁弘景《名医别录》、唐《元和郡县志》、《齐乘》、清《一统志》沿用“劳山”。
  
  “不其山”出自《汉书·武帝纪》。根据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王献唐在该山北部原始社会遗址的考古发掘,证实远古时期该山北部生活着“不族”和“其族”两个部落,地以族为名,山也以族为名,称不其山。《三国志·崔琰传》沿用“不其山”。
  
  “劳盛山”出自东汉王充《论衡》。南北朝《四极明科》、未《太平寰宁记》、顾炎武《劳山考》沿用“劳盛山”。
  
  “牢山”出自东晋义熙十二年(416年)晋法显《佛国记》。一是源于当地人认为此山坚如磐石,驱之不动,为牢固之山,故称“牢山”。另一说法,中国古代星象学中认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区域有一种对应的联系,在三十六天罡星中,天牢星与此山相对,故以“牢山”名之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、《新唐书·姜抚传》、《宋史·甄栖真传》、《金史·地理志》、《元史·释老志》、元《齐乘》沿用“牢山”。
  
  “崂山” 最早见于唐高宗显庆四年(659年)《南史·明僧绍传》。明末黄宗昌修《崂山志》后,“崂山”一名逐渐被采用,。《神农百草》、《本草围经》沿用“崂山”,清黄宗昌修《崂山志》以后至今使用“崂山”。
  
  “大劳山和小劳山”出自天顺圣皇后光宅元年(684年)唐李贤《后汉书注》,书中把该山北部的一部分称为“大劳山”,把该山西南部的一部分称为“小劳山”,又简称为“二劳山”。唐杜佑《通典》沿用“大劳山和小劳山”。
  
  “辅唐山”出自唐德宗贞元元年(785年)牛素《纪闻》,是唐玄宗时所改,时道士王旻受玄宗恩宠,南岳道士李华周恐玄宗贪恋世间乐事不再修道,于是劝王出京,王遂向玄宗提出到牢山炼丹的请求,玄宗准许,并改“牢山”为“辅唐山”。《太平广记》沿用“辅唐山”。
  
  “牢盛山”出自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宋《太平寰宇记》。
  
  金大安元年(1209年)邱处机始用“鳌山”,仅见于元、明两代的碑记。元代道教全真龙门派的创始人邱处机到崂山后,见崂山背负平川,面对大海,形同巨鳌雄踞于东海万里碧波之上,遂作诗:“崂山本即是鳖山,大海中心不可攀。上帝欲令修道果,故移仙迹近人间。”成吉思汗敕封邱处机为国师神仙后,令其掌管天下道事,众道奉师之意,称此山为“鳌山”。
  
  综上,该山本名应为“劳”或“崂”,汉代称“不其”,晋及南北朝称“牢”,唐代又有“大劳、小劳”和“辅唐”之称,明、清两代以“劳”、“崂”为主,“牢”、“鳌”兼而用之,至近代才专用“崂”字。
  
  一路上,听着导游的介绍,有的向往,有的进去了梦乡……
  
  “崂山到了!”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