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章 渔业 (第1/2页)
第三十七章 渔业
这一次,何夕并没有骗他。
何夕来到旅顺是有原因的。
是等人。
不过,既然算错了时间,何夕也没有闲着的时候。比如船厂。他之前也很惦记,只是一直没有空。在整个辽东,何夕要关注的事情很多。但是总体上来说,最看重的地方,也就是营口,沈阳。旅顺等而下之了。
并不是旅顺港不好。而是旅顺港并没有太多的经济腹地。但是旅顺造船厂,很早就有了。即便何夕有将造船中心转移到营口的想法。但是这里也不会放弃的。
毕竟,在大航海的未来。即便造船业有些波动,但是规模扩大的趋势,是很长时间不会改变的。
这个很长时间,应该是以世纪来算的。
所以旅顺造船厂也是不能偏废的。
于是,第二天一早,何夕就来到了旅顺造船场厂。
此刻旅顺早船厂正在承担一个重要的任务,就是造渔船。
此刻十几米长,数米宽的渔船船身,大片大片的覆盖在海岸上,一个数量的工匠,正在用各种东西填缝,也就是用各种材料制造的粘合剂,填在木头的缝隙之中,保持不漏水。
这已经不是第一批了。
真正第一批,已经派出去了。
为了缓解粮食危机,何夕想来想去,只能增加渔业投入。只是,何夕面对很多困难。
第一个困难,就是人手的问题。
很多事情,一开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。在北方并非没有渔民。总体上来说渔民是不多的。一下子扩充这么多人手,何夕哪里来的熟练水手。好在高丽移民之中,有不少渔民。再从山东沿岸找了一些。这些人面前,构成了眼前的渔民结构。
第二个困难,就是渔具的困难,船只,渔具。一下子拿不出来那么多。
不过,这不重要。
这些人年何夕早就建造出一来,一批技术人员。很容易就改造出来,一系列生产机器。比如麻绳。之前用手工编织,而今可以用上机械辅助了。当然了,这种机械辅助,自然不会是后世所想的自动化。而是让编麻绳的技术问题,直接变成了体力活,用一个带轮子铁架子,只要先编好一个开头,剩下的就匀速的转动轮子就行了。
这样一来,能做这一件的事情,一下子增多了。
这一切生产中心,就在旅顺造船厂之中,甚至可以说,旅顺造船厂而今也算是渔具厂了。
这其实也不是问题。
何夕面对最大的问题,也就是第三个困难,捕鱼这一件事情,本身的不经济性,与难以大规模展开的困难。
在很多人想来,古代的海洋之中,到处都是鱼,捕捞很容易,一出海数千万斤,怎么会不经济了。
其实,去想想就知道了。
如果捕鱼真的如此赚钱。如此方便,为什么中国古代,真正专职捕鱼的是被歧视的疍民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疍民被歧视或许有其他原因。但是捕鱼不赚钱,也是其中一项。
首先,气候影响。在不能对海上气候进行准确预测之前,每一次出海都是赌命。出海贸易是这样,捕鱼也是这样。
其次,技术问题。
这技术上的问题,太多了。简直是一连串的问题。
先说保存,鱼获没有冰冻的情况下,不过几日,就变成一堆臭鱼了。根本不能吃了。更不要说赚钱了。这就要求,这鱼获要及时的卖出去。这也让渔民不能去远洋。
如此一来,捕鱼的范围其实并不大。
再说,渔网的技术问题。
很多人看到,一网数千斤,那都是近现代的事情。有了化学纤维做出渔网,才有这样的效果。在古代,渔网最好的材料是什么?是麻绳,与棉绳做出的网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