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手笔 (第2/2页)
但倒是徐达,与王翦,李牧,卫青,霍去病,李靖,等人放在一起,也毫不逊色。
以文制武,即便从世界的发展趋势来看,也是必然。五代军阀之祸,是中国人民痛苦的回忆,也有最深刻的政治烙印。为什么朱元璋,与很多文臣都认为洪武时期,是非常时期,就是因为勋臣掌控大权。
即便何夕加入勋臣行列,将勋臣掌控朝廷大权的时间,延伸几十年。但又如何,还是会回到原本的位置上去的。反而为未来增加了不确定性。何夕与勋臣合作是一回事。成为勋臣是另外一回事。
他要做的是主持变法,礼绝百僚的丞相。而不是勋臣。他一旦成为勋臣,他在国子监培养出来的势力,很多人恐怕有别的想法了。
毕竟,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己思想的人,何夕不可能对下面的人绝对控制。只能尽快能将思想统一。而不是相反。
朱元璋看了何夕一眼,对于这个答案并不吃惊。
或者说,朱元璋对何夕做任何选择都不吃惊。
不过,朱元璋还是乐意何夕与勋臣们有一些距离的。毕竟,朱元璋只是想让何夕变法,而不是让何夕继位。兵权是朝廷之中所有权力之中最重要的权力,这个权力应该皇帝掌握,何夕既然掌握朝廷大权,这上面就应该有放开一些。
再无他话。何夕自然告辞了。
------
虽然说一月假期。但实际上,何夕哪里有假期啊。
很多关系都是维持的。何夕常年在外,那么他留在京师势力,就未必是自己的了。何夕在京师这一个月,需要维系这些关系。自然是早出晚归。
先是在国子监一连上了三天大课。
讲的内容,就是南洋情况,与海贸等等。特别是他的北防南下之论,在年轻士子之中,有了很强烈的反省。
很多人都将王朝强盛时期的对外战争,说成君王好大喜功,其实不然,很多时候,都是很多人集体意志。皇帝不过是这种集体意志的代表而已。就好像现在,国子监的年轻人,都是在开国之前出生的。
在他们 的童年之中,大明军队从来是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的。他们也想如同先辈们建功立业。特别有何夕这个榜样,一战破爪哇,一年平南洋,设南洋四镇,降南洋百国。
简直是现实的偶像人物。
所以,何夕讲课的时候,国子监人山人海,很多不是国子监的人都将国子监大堂给挤爆了。
而一夜之间,何夕所讲的东西,风行天下。
如果说,在此之前,大明上层人物,朱元璋,太子 ,徐达等这些人,对于大明将来对南方扩张已经有了共识。那么而今这一股风,就传到了民间。更重要的是,何夕作为士子的偶像,何夕的学问更是因为何夕这个人,得到广泛的传播。
甚至有人自己将何夕的文章讲章都结集出版,很受欢迎。
只是都是盗版,何夕却是收不到稿费的。
何夕在国子监的活动,讲课还是其次。最重要的是,与国子监官员联络感情。宋麟作为何夕的人,一直做得相当不错。何夕在国子监推行的很多改革,都得到保留。而且朱元璋也没有对国子监人士大动干戈。除非有官员病故,一般不做调整。
这样做,一方面方便这些官员养望,很多清流官员在国子监待上好几年,也是寻常事。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何夕做准备。等何夕登上高位了,国子监这些人人就能直接拿来用。算是何夕后备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