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迪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启迪小说 >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> 第四百七十二章 少年中国说

第四百七十二章 少年中国说

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少年中国说 (第2/2页)
  
  苏洵先是一愣,随后又惊又喜,站起来道:“下官必定不负知院所托。”
  
  “嗯。”
  
  赵骏点点头道:“放心大胆地去干吧,现在市面上的书籍良莠不齐,各种乱七八糟的思想充斥,宣传愚孝、压迫、剥削思想的比比皆是,教育部编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当中,很多都是采用的一些古代文章,里面就很可能有一些不好的内容,我希望你们与教育部那边好好合作,务必要为大宋下一代的学生,树立好正确的思想观念。”
  
  “是。”
  
  苏洵站直了身体,洪亮地应下。
  
  就连苏涣看向苏洵的眼神,都露出一抹羡慕。
  
  他是天圣二年的进士,二十四岁就考中,与现在的宰相曾公亮是同榜,虽然年龄跟富弼、文彦博、韩琦他们差不多,可资历却比这些人还老。
  
  就因为之前在官场上没有人提携,所以之前都只是在县令、知州范畴上下浮动,宦海浮沉了快三十年都没有当上高级大员。
  
  如今好不容易等来了知院,也慢慢爬到了眼下的位置,结果自己这弟弟,康定元年才考中,资历比自己足足少了十六年,现在却幸运地要与自己同级了。
  
  毕竟用脚指头想都知道,文化部大抵是个三级部门,主官应该是正四品级别。
  
  而苏洵之前不过是从五品知州,并且中间还有五年的资历空白,这就意味着他当官时间拢共不过七年,升迁速度,即便是亲兄弟也得羡慕。
  
  “当然,你这次升迁,属于违规的越级升迁,在官场上本来是不符合的,不过我这个人只看才能,不看资历。”
  
  赵骏最后叮嘱道:“用你是信任伱,希望你也别让我失望,接下来的十年时间,好好在文化部的位置上干,务必要让大宋的道德风气焕然一新,不能说遍地君子,但德教一定要做到位,知道吗?”
  
  “下官明白。”
  
  苏洵心中一凛,他知道知院这次违规提拔他,是希望他能够把文化部的重担挑起来,因此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多重。
  
  而且赵骏也明说了。
  
  这次违规提拔之后,未来十年他就在文化部干下去,应该是直接做两届。
  
  一来是熬资历,像苏涣他们这些资历老的,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干五年,然后继续往上升迁,下一届杨察杨告他们进政制院。而苏涣、陈希亮这一批资历老点的可以提拔进一级部门做主官,王安石李孝基等资历差一点的去二级部门,再过十多年大抵就能进政制院。
  
  至于他苏涣,中间缺了五年,又这么提拔,自然不可能再这么往上升,在文化部熬熬资历自然就是首选。
  
  二来赵骏给他十年时间,就是要让大宋风气焕然一新。
  
  如果十年都不能矫正社会上的不良风气,为下一代树立好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,那他这个文化部尚书也就别做了,升迁自然也就别想了。
  
  所以在文化部,不仅是安排,同时也是考验。
  
  考验苏洵有没有这个能力做到赵骏的要求。
  
  关乎未来前途,让苏洵才刚感受到的升官喜悦,一下子荡然无存,只剩下一股压力。
  
  “嗯,坐吧。”
  
  赵骏摆摆手。
  
  “是。”
  
  苏洵又坐了下来。
  
  “你们就是苏轼、苏辙兄弟吧。”
  
  叮嘱了苏洵之后,赵骏的目光又看向了苏轼二人。
  
  “是,知院。”
  
  苏轼二人也连忙站起身。
  
  “你们是从襄阳坐火车来的吧。”
  
  “是的。”
  
  “沿途一路,除了看到理科一道的运用,还看到了什么?”
  
  赵骏问。
  
  苏轼正在想该怎么回答。
  
  苏辙是个老实孩子,老老实实道:“看到了沿途百姓,沿途风景。”
  
  “百姓过得好吗?”
  
  “不算好,但也不算差。”
  
  “那汴梁呢?”
  
  “很繁华。”
  
  “仅此而已吗?”
  
  “走卒类士服,农夫蹑丝履。”
  
  “跟沿途的百姓比呢?”
  
  “还了太多。”
  
  “是啊,好了太多。”
  
  赵骏点点头:“但相比以前,外面的百姓只会更糟糕。你们是不知道,十多年前,大宋很多地方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,甚至会饿死人。”
  
  苏家兄弟生于景佑年间,成长在大宋高速繁荣阶段,类比的话,算是相当于后世八九十年代。
  
  那个时期国家已经完成了农业革命,像以前的那种大饥荒已经不存在了。
  
  所以他们感受不到饿肚子是什么感觉。
  
  但赵骏却清楚。
  
  因为他来时行走过天下,知道民间疾苦,也知道那个时候苛捐杂税之重,加上各种剥削,天灾人祸,百姓饿死人,是常有的事情。
  
  就像他处理淮南赈灾粮食一案的时候,杀了那么多贪官,可却无法挽回死的那么多灾民一样。
  
  而如今大宋蓬勃发展,同样也存在新的农业革命,粮食产量大增,粮价低廉,税收低廉,又有大量田地分发,朝廷还会招募工人搞大基建。
  
  基本上只要不是懒汉,不耕地,不出去做工,就不可能出现饿死的情况。
  
  然而赵骏却依旧不满意,他看着二人继续说道:“而跟从前比起来,现在天下的百姓至少衣食无忧。可我不会说百姓现在能吃饱饭就是好,你们知道为什么吗?”
  
  “不知道。”
  
  “因为我只会说他们过得还不够好,好的层次要不断地往上提升,这才是为国为民。”
  
  “原来如此。”
  
  “所以汴梁现在的繁华,我却并不觉得是大宋国家有多强盛,真正的强盛,是每一处都如汴梁,每一处都兴旺发达,如此他们才是真正的好,你们现在明白了吗?”
  
  “知院志向远大,令人钦佩。”
  
  苏轼兄弟肃然起敬。
  
  赵骏笑道:“这些事情,我本不该对你们说,你们又知道为何?”
  
  “小子不懂。”
  
  “我跟你们说这些,是因为你们是年轻人。”
  
  “年轻人有何不同吗?”
  
  苏辙问道。
  
  “自然有不同之处,比如你们的智慧。”
  
  “智慧?”
  
  “不错,你们伯父已经跟我说过了你们在火车上的想法,很好,从未接过过理科,却能如此有构思,这说明你们很聪明。”
  
  赵骏用欣赏的目光看向他们说道:“我最喜欢的,就是像你们这样聪明的少年郎。”
  
  “谢知院夸奖,我们兄弟二人只是胡思乱想罢了,而且也提不出实际解决的办法,实在不敢居功。”
  
  苏轼颇为老成且谦虚地说道。
  
  “有很多人有想法,却不敢去实现。而绝大多数人,连想法都没有,只是看到了,却从未思考过它会有什么变化,如此庸碌一生。”
  
  赵骏摇摇头道:“我希望的是大宋百姓人人都有智慧,人人都有想法而敢于去实现,让大宋成为一个最好的时代。但可惜现在还太遥远,不过我坚信下一代的力量,一代会比一代好。”
  
  两个人都认真听着。
  
  “你们这些后辈晚生,就是大宋的未来。”
  
  说完,赵骏又看向苏轼二人道:“这个世界属于你们,也属于我们,但归根结底,还是属于你们。青年人朝气蓬勃,就应该迎难而上,用于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梦想,你们说呢?”
  
  “是。”
  
  二人应声。
  
  “听说你们对理科很感兴趣?”
  
  “是的。”
  
  “那就放心大胆地去学吧。”
  
  赵骏笑了起来道:“你苏轼学理科,想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。”
  
  “额”
  
  苏轼不明所以,就只好说道:“遵知院教诲。”
  
  “听你伯父说,你很喜欢鲁迅先生?希望能见他一面?”
  
  “是的。”
  
  “这件事情我帮你问过先生了,先生喜欢游山玩水,隐于世间,今天出发去了杭州,现在已经不在汴梁。”
  
  赵骏说起谎来连眼睛都不眨。
  
  苏轼顿时失望道:“看来我的运气不是很好。”
  
  “不过先生在离别之前,给我留下了一份手稿,是他打算发表的文章。”
  
  赵骏点了点桌子上他之前看的那份文章说道:“这手稿明天就会发表在汴梁日报上,先生听了你的事情,决定把这份手稿送给你,希望你别辜负先生的期望。”
  
  说完之后,赵骏又笑道:“拿去吧。”
  
  “多谢知院,多谢先生。”
  
  苏轼又顿时激动起来,小碎步走上去,从赵骏桌子上把文章拿了起来。
  
  然后一入眼,就看到了上面一行字。
  
  “辽国人之称我中国也,一则曰南蛮,再则曰蛮子国.”
  
  这份稿子。
  
  正是经过赵骏改良之后的《少年中国说》!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