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二章 君臣密议 (第2/2页)
面对理宗询问,贾似道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道了出来。在他看来,这三个问题实际上都是抗蒙问题,这才是生死悠关的大事。按照朝中高官们的意见,放弃李璮他并无多大意见,但调兵入川却是下策。至于派遣沿海制置司水军清剿流求,为泉州宗族和蒲寿庚等大海商火中取粟,更是下下策,会让朝廷在东南沿海又树强敌。
李璮等北方汉军世侯,自金朝以来便是独立和半独立的势力。他们见风使舵,金强盛以来便附金,蒙古兴起以后又附蒙,在各方势力之中反复横跳。他们所做所为,考虑的并非民族大义或百姓福祉,而是自己的利益。此次李璮起兵之前,曾与各汉军世侯约定共同反蒙,临了发现小丑竟然是他一人。
贾似道认为,即便能击退强大的蒙军,如何控制山东之地也是难事。李璮绝非池中之物,他及其父李全据有山东已有数十年,绝不会甘心将控制权交由朝廷,必然会再次反叛。更重要的是山东自被金占领以来,已被异族统治百余年,百姓对大宋归心之意并不强烈。要将其彻底消化需要大量的精力财力。
至于巴蜀的危局,贾似道反对调兵入川,一方面大军开拔调动需要大量钱粮,而眼下财政枯竭。另一方面则会让荆湖前线兵力空虚,陷入危局。他认为,只需一纸诏令便可化解危局,即将欧阳轩的四川制置副使的“副”字去掉,让霹雳军全力与蒙军对抗。最好的情况便是两者僵持不下,互相消耗。次之霹雳军落败,凭其战力也会使蒙军元气大伤。欧阳轩也再无实力自立,朝廷便可派兵入川坐收渔利。
最坏的情况是霹雳军大获全胜,甚至将蒙军逐出四川,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,这也是宋理宗最为担心的。对此,贾似道解释道,四川战局糜烂已久,耗费的钱财早已让财政不堪重负。这也是他力推打算法的原因,否则一旦财政崩盘,则江山社稷危矣。他已笃定霹雳军与蒙军不共戴天,铁定死磕到底。即便霹雳军仍是听调不宣,但总是好过蒙军夺占夔州顺水而下直捣临安。
贾似道也清楚,让欧阳轩掌握四川军政大权以让霹雳军对付蒙军,对朝廷来说实际上是一剂软性毒药。只不过这剂毒药总比蒙军架在脖子上的刀剑危害小了许多。只要霹雳军在抗住蒙军,朝廷便可将资源投入到荆湖和两淮战场,财政和军事压力都会小许多。贾似道讲明这个道理后,理宗虽然心中不甘,却也无可奈默许了。
至于流求剿匪之事,贾似道的态度极为鲜明,即当下朝廷最大的敌人是蒙古人,东南海匪乃疥癣之痒。沿海制置司的水军应在两淮,严密防止蒙军在剿灭李璮之后乘机南下。流求当下虽有所开发,但海上路途风高浪急,岛上疫病流行又有食人生番,那里比得上江南膏肥之地。眼下大宋对琼州岛的开发都力有不逮,何苦去开发流求这蛮荒之野?
贾似道的说法有理有据,理由冠冕堂皇,理宗听之默然。实际上,贾似道之所以极力反对兵出流求,背后的理由其实是他从流求公司获得了巨量的干股收益和利息。要是赵氏皇族拿到流求这个会生金蛋的母鸡,虽然会碍于情面给他些许,但绝对会少许多。再说了,流求公司源自战力强悍的霹雳军,出兵不仅意味着与霹雳军交恶,也并没有多大的胜算。毕竟他得到的消息是,赵氏皇族与蒲择之组织登岛的可是两万人,战力不在沿海制置司水军之下。